單純性骨囊腫(Simple bone cyst),是一種相對而言比較常見的腫瘤,大多好發在小於20歲青少年身上。腫瘤的主要問題在於骨頭內正常的骨頭,因局部發育問題而造成空洞。
單純性骨囊腫大多不會被發現,或是被發現時已經造成病理性骨折。是否需要手術須端視腫瘤的大小、位置與病患的症狀。整體而言,大多數追蹤即可,不需手術治療。
中文:單純性骨囊腫、孤立性骨囊腫
英文:Simple Bone Cyst,Unicameral Bone Cyst
單純性骨囊腫大約八成以上,發生在小於20歲的年輕人身上。若是病患年紀小,則男生好發的機會較女性高,比例約是 3:1。但若發生的年紀較大(大於20歲),則男女比例約 1:1。
大多數的單純性骨囊腫並無症狀,甚至不被察覺!
少部分的單純性骨囊腫是因為骨折後,才被發現!
by PQ Wu
大多數的單純性骨囊腫並無症狀,加上這個年紀的病患(小於20歲)也不會無緣無故去照X光,因此大多數的腫瘤也不曾被檢查出。偶而出現的症狀是因為病患的腫瘤較大,所以外觀上會發現突突的一塊而來就醫(尤其是在近端肱骨,肩膀處)。然而大多數單純性骨囊腫被『有症狀』的檢查出來,便是因為病患發生了病理性骨折。因為這個年紀的男孩,喜歡運動、活蹦亂跳,因此我們臨床常見的情況就是病患在上體育課時,手一撐地板或是跌倒,便骨折送來急診了。
單純性骨囊腫是相當常見的良性骨腫瘤。因為大多數並無症狀,與我們和平共處而沒有就醫診斷,因此發生的正確比例無法估算。就台北榮總骨骼治療研究中心而言,一個月的門診,大約可以新診斷出5~10位病患。
單純性骨囊腫好發的位置,以近端肱骨最多,近端股骨次之。其他地方比較少見。也因為這兩個位置是活動與受力較多的地方,因此病患常常發生病理性骨折。另外,若是病患發生的年齡較大(大於20歲),則單純性骨囊腫則會好發在其他比較少見的地方,例如跟骨、腸骨等。若發生在跟骨,因為為走路與跑步受力之處,因此常會導致病患疼痛與病理性骨折。
單純性骨囊腫,大多起源於『幹骺端』(metaphysis),幾乎不會欺犯到骨骺(epiphysis)與關節面。醫學上,我們將骨頭分為骨骺(epiphysis)、幹骺端(metaphysis)與骨幹(diaphysis)。大多數的骨腫瘤多發生在 幹骺端。(按:『骺』的正確唸法為 『ㄏㄡˊ』,但臨床上我們習慣唸『ㄍㄡˋ』)
單純性骨囊腫,有一個相當特別的現象,就是原本生長幹骺端之腫瘤,會隨著病患年齡的增長,骨頭持續的長『高』,而被漸漸的從幹骺端被新長出的骨頭『推到』骨幹處。
病患年紀輕時,單純性骨囊腫生長在幹骺端。(上圖左)隨著骨頭延長,單純性骨囊腫被推到骨幹處。(上圖右)
影像學中,在X光下單純性骨囊腫多生長在骨頭中間(central location),會造成骨頭些許的膨漲(mild expansion)。除非有病理性骨折,否則不會發生骨膜反應(peiosteal reaction)。更不會破出骨骼外而侵犯周遭軟組織。在MRI中,可以在T1訊號中發現有均勻的中度訊號在病灶之中(homogeneous intermediate signal intensity)。而在T2訊號中發現有均勻高強度訊號在病灶之中(homogeneous high signal intensity)。這些都是單純性骨囊腫典型的影響學發現。
X光,造成骨膨漲的骨囊腫 (上圖左)。MRI (T1),均勻的中度訊號於病灶中(上圖中)。MRI (T2),均勻高強度訊號於病灶中(上圖右)。
十歲女孩,單純性骨囊腫合併病理性骨折(上圖左)。四歲男孩,單純性骨囊腫合併病理性骨折(上圖右)。
單純性骨囊腫之發生原因,目前仍不明。大多數的研究認為其實單純性骨囊腫並非是一種腫瘤,而僅是一種局部骨骼發育的問題(a dysplastic or reactive lesion rather than a true tumor)。目前認為造成的原因包括:
1. 單純生長板的軟骨在鈣化過程出了問題而發生。
2. 局部的骨骼中(海綿骨cancellous bone),靜脈循環出現問題導致局部的壓力上升,誘發發炎反應與骨骼吸收。(*,**)
* Tumeur osseuses bénignes. Paris: Elsevier; 2005. p. 176–87.
**KaelinA.Kystesessentielsdesos.In:DuparcJ,editor.Cahiersd’enseignementsde la Sofcot. Paris: L’Expansion scientifique franc ̧ aise; 1995. p. 167–79
單純性骨囊腫的病理診斷,必須靠『排除法』。外觀中,我們手術進入到單純性骨囊腫時,會見到清清如水加上帶著一點點淡黃色之血清狀液體( serum-like fluid)。在掏刮腫瘤的過程中,會有些許像是纖維囊膜的結構,但是數量並不多。若手術中我們看到這樣的現象,就可以直接判定是一個良性的單純性骨囊腫。但是在部分情況中,因為單純性骨囊腫會合併病理性骨折,此時在囊腫的結構中便會出血、纖維化,因此流出之液體便會呈現帶著血液的鮮紅色。此時手術醫師就會相當困擾了!因為這樣的現象,就會與良性的血管性骨囊腫(aneurysmal bone cyst)、巨大細胞瘤(giant cell tumor) ,甚至與惡性的血管型骨肉瘤(telangiectatic osteosarcoma) 較難作為區分。因此在手術中,若我們發現諸如此類這樣不尋常的現象時(手術發現與手術前影像學不同),有經驗的醫師便會知道要將手術的傷口與範圍盡量減小,避免污染,然後靜待幾天之後的正式病理報告出來後,在做下一步的處理。否則,憾事將可能發生!
單純性骨囊腫基本上是單顆的,不會到處長!
by PQ Wu單純性骨囊腫基本上是不會多發性,均為單一顆。多發性的單純性骨囊腫只有在零星的病例報告( case report)中出現,機會小於 1% 。
單純性骨囊腫基本上不會變成惡性!
by PQ Wu
單純性骨囊腫基本不會轉變為惡性,但是如同前面所說,因為有時並以診斷不容易,所以有可能是一開始取的腫瘤標本位置之差異,而造成其他惡性腫瘤而被診斷成單純性骨囊腫。
大多數的單純性骨囊腫大是不需要手術治療。
但是一般若是腫瘤位置位在近端肱骨(肩膀附近)、股骨(髖關節附近),且範圍相當大、骨頭結構變比較空洞,容易造成病理性骨折時,此時建議手術治療,以避免後續的併發症出現。
手術的步驟包括病灶內的腫瘤切除與骨移植兩個步驟。這些步驟,我分別於下面文章中詳述,大家可以點下方的連結進入。
另外,因為單純性骨囊腫是有可能會自行癒合的,因此我們也可以單純使用較小的傷口來把骨頭上打個洞,讓腫瘤裡面的液體可以流出以達到減壓的目的。但是這個方法雖然較為簡單,但是因為腫瘤復發機會較高,加上因為沒有進行骨移植,所以骨頭癒合的時間會較長。因此,在我們臺北榮民總醫院骨骼肌肉腫瘤研究中心的治療方針中,較少使用此方法。
手術之後,需定期門診追蹤檢查。醫師會依您骨頭復原的程度來決定可以踩幾分力與何時可以放掉拐杖。等待完全復原後,也別忘了單純性骨囊腫還是有復發與再發生的機會,仍須定期X光檢查,一旦有問題時,才能早期發現並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