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即為前列腺癌,為男性特有之癌症。好發年齡多在60 ~ 75 歲之間。根據2015年衛生署公佈之民國102年台灣10大癌症數據,攝護腺癌為全部癌症第六名,男性癌症之第五名。

by PQ Wu



 

根據1999年的研究(*),在初診斷攝護腺癌時,會有10%之病患會同時併發骨骼轉移,並且造成相當差的癒後。而後續的骨骼轉移機會,與攝護癌之分期有相當大的關聯。根據多篇研究的整理(**~****),可能發生骨轉移的機會如下: 
1. T1/T2 分期: 約3 ~ 41% 發生骨轉移。 
2. T3/T4 分期: 約 12 ~ 55%發生骨轉移。 

若是依照腫瘤病理之分化特性: 
1. 分化度良好(well differentiated): 約3 ~ 10% 發生骨轉移。 
2. 分化度中等(moerately differentiated): 約13 ~ 57% 發生骨轉移。 
2. 分化度差(poorly differentiated): 約42 ~ 80% 發生骨轉移。 

因為攝護腺癌的發生機會高,併發骨骼轉移機會也相對的高,因此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在臨床上是相當常見的問題。

 

* Cancer statistics. CA Cancer J Clin 1999;49: 8-29. 
** Results of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clinically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N Engl J Med 1994; 330: 242-8. 
***Fifteen-year survival in prostate cancer: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study in Sweden. J Am Med Assoe 1997; 277: 467-71. 
****Competing risk analysis of men aged 55-74 years at diagnosis managed conservatively for clinically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L J Am Med Assoe 1998; 280: 975-80.

 

攝護腺癌併發骨骼轉移之危險因子


哪些情況的攝護腺癌病患,較容易發生骨骼的轉移呢?我們可以藉由以下的幾篇研究來了解: 

(一)Cancer ,2000年,在廣泛性切除攝護腺後,容易發生骨轉移的因子包括(*) 
1. 格里森分數 (Gleason score) 大於等於7分。 
2. 合併儲精囊(seminal vesicle)與淋巴組織侵犯。 
3. 手術後兩年內發生生化復發(biochemical failure)。 

(二)Urology與Urol Clin N Am,兩篇1997年研究,在使用放射線治療攝護腺後,容易發生骨轉移的因子包括(**,***) 
1. 格里森分數 (Gleason score) 大於等於8分。 
2. 治療前之攝護腺指數(PSA)大於 20 ng/dl。 
3. T3/T4 分期 
4. 合併淋巴組織侵犯 
5. 放射線治療後,攝護腺指數(PSA)仍大於 4 ng/dl 

因此,對於符合上述情況之乳癌病患,醫師與病患均應該多警惕骨轉移發生的可能性。

 

* The natural history, skeletal complic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bon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prostate carcinoma. Cancer 2000; 88: 2989-94. 
** Serum testosterone: a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metastatic relapse for irradiated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L Urology 1997; 49: 327-34.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Urol Clin N Am 1997; 24: 40714.

 

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之影像學特性

大多數的癌症合併骨轉移時,在會造成嚴重的骨骼蛀洞(osteolysis)而造成 X光下會呈現時蝕骨性的病灶(osteolytic lesion)。這一部份的詳細機轉,我們可以閱讀下面的連結。


 
然而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時,有一個相當不同的地方,即是其並非是併發一般『蝕骨性』的病灶,相反的,而是產生『成骨性』的病灶(osteoblastic lesion)。為何在攝護腺癌的骨轉移會產生成骨性的病灶呢?目前確切的原因還不明,但主要的關鍵還是出自於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的生理平衡被腫瘤細胞破壞而造成。然而,雖然成骨性的病灶會促使骨骼生長出新的骨頭,但因為其結構不良(量多但質地不佳),因此還是相當容易發生病理性骨折。
 

 (上圖左) 一般癌症之骨轉移,多產生蝕骨性病灶。  (上圖右) 攝護腺癌之骨轉移,則為產生成骨性病灶。

 
 
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之骨骼相關事件

 
一旦攝護腺癌患者不幸發生骨轉移,會有一定的機會會併發『骨骼相關事件(skeletal-related events, SRE)』,對這些癌症病患造成相當嚴重的影響。(*,**) 所謂的SRE即是指病患因為骨轉移而發生 
1. 脊椎神經壓迫(spinal cord compression)。肺癌與乳癌之骨骼轉移,是所有惡性癌症骨轉移中最容易造成脊椎神經壓迫的,攝護腺癌相對較少發生。 
2.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 fracture)。 
3. 因為出現臨床症狀(如疼痛)或臨床需要而接受骨頭放射線治療(radiation to bone)或手術(bone surgery)。 

轉移至骨骼上腫瘤細胞會誘發bradykinin、interleukin-6 (IL-6)、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與tumor necrosis factor 等激素而造成病患疼痛,並藉由促進蝕骨細胞(Osteoclast)的生長,來造成局部骨頭結構的破壞(Bone destruction)並導致後續嚴重的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 fracture)。有關於這部分的詳細說明,讀者可以閱讀以下的連結。

 

 
 
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何時需要手術?

臨床若發現攝護腺癌發生骨轉移,為了改善肢體疼痛與避免病理性骨折的發生,會端視腫瘤的位置、病患的內科狀況與癒後,來決定是否採用放射線照射、手術或合併來治療。然而我們知道,癌症病患的體力與整體身體狀況較一般人些,因此需要手術的
適應症也不同。那何時需要手術呢?詳細的說明請閱讀以下的文章。
 
 
 
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如何手術?


攝護腺癌合併骨轉移手術,可以依照目的分為兩種方法: 
 

徹底根治 (腫瘤廣泛性切除)

若是為單一骨轉移或預期癒後佳之病患,會將其視為原發性骨腫瘤進行廣泛性切除,以希望可以根治之。

減少疼痛 (腫瘤病灶內切除 )

若是骨轉移為全身多處或是預期癒後較差之病患,則採用病灶內刮除,恢復較為迅速,且手術風險相對較低。

腫瘤廣泛性切除 Wide Resection .

腫瘤病灶內切除 Intralesional Curettage

 

第一. 若是為單一骨轉移(solitary bone metastasis)或預期癒後佳之病患,會將其視為原發性骨腫瘤進行廣泛性切除(wide resection)與肢體重建(limb reconstruction),以希望可以根治之。 

第二. 若是骨轉移為全身多處或是預期癒後較差之病患,則採用病灶內刮除(intralesional curettage),此外我們會是手術中的情況,考慮是否給予『輔助治療』來減少腫瘤復發的機會。而刮除腫瘤後遺留的骨骼空洞,再用自體骨、異體骨、人工骨或是人工關節來進行重建手術,以希望減緩病患疼痛、避免病理性骨折之併發症。(圖一)但因為病灶內刮除會有相當高的復發率(local recurrence),因此手術後多會配合放射線治療。然而放射線治療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包括傷口的感染、造血能力的下降與周邊臟器的影響。

關於手術的詳細說明,請閱讀我們下面的文章:
 

  
 
總結


攝護腺癌合併骨骼轉移,在臨床上是相當常見的問題。不論是醫師、家屬與病患都應該要有相當高度的警覺心。對於高風險、有骨骼症狀之病患,應給予適當之影像學檢查並評估病理性骨折之風險。若符合手術治療之適應症,則應儘早介入避免後續之併發症。若不需或無法手術治療,則應給予藥物或放射線治療來改善生活品質。另外對於居家環境與病患活動均需特別注意,以避免跌到而造成後續問題!